
安东尼奥尼谈电影
Fare un film è per me vivere Scritti sul cinema
[意]米开朗基罗·安东尼奥尼 Übersetzer/in: 卢玲
Übersicht
【编辑推荐】
★ 现代主义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随笔访谈集 简体中文首度出版
★ 8篇电影随笔,9部电影自述,30篇访谈串起30年导演生涯,以文字剖解“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”如何异化
★ 包含对谈戈达尔、致信卡尔维诺、讲述《中国》拍摄始末等多篇珍贵文章,穿透迷离晦涩的电影语言,走进导演的内心世界
【内容简介】
因为安东尼奥尼,现代性第一次以如此具象的方式出现在银幕上。他借镜头挖掘红色内里深深的冰冷,审视喧哗背后的虚无与失落,将电影由新现实主义拉入更加疏离与切身的心理真实。所有人都是同一个人,每种生活都是一段相似的旋律。
《我生命的流转之光:安东尼奥尼谈电影》收录了安东尼奥尼关于电影的随笔、为《放大》《奇遇》《中国》等九部个人作品写下的文章,以及导演生涯最全访谈,包含同戈达尔等人的对话。本书借文字重新展示安东尼奥尼对现代社会的肢解与观察,带我们领略他独特语汇下的二十世纪孤独。
【名家推荐】
我觉得我作为电影导演的天赋来自艺术,而安东尼奥尼的天赋来自文学。
——费德里克·费里尼
我更倾向于从角色的主观立场去观察和思考,而米开朗基罗更冷静、更疏离,不在中间,而是讲故事的人的俯视。间离是他的主题:分离、不相容、疏远。
——维姆·文德斯
我被《奇遇》以及安东尼奥尼后来的电影摄去了魂魄,他直视着灵魂之谜,我希望自己能不断地去体验这些画面,并在此间漫游。
——马丁·斯科塞斯
既不强加意义,也不取消意义。这种辩证性赋予你的电影一种非凡的微妙之处:你的艺术在于始终保持意义之路的开放,仿佛因谨慎而悬而未决。正是这一点,让你履行了我们时代所需的艺术家使命:既不教条,也不空洞。
——罗兰·巴特
contents
【目录】
视角与叙述 乔治·蒂纳齐
·我的电影生涯
我的经历
电影创作:我生命的流转之光
关于演员的悖论
情感的病症
对于演员的思考
“事件”与影像
现实与真实电影
《六部电影》序言
·我的影片
“自杀”:《小巷之爱》(Amore in città,1953)短片之一
《女朋友》(Le amiche,1955)
《奇遇》(L'avventura,1960)
《红色沙漠》(Il deserto rosso,1964)
《放大》(Blow-Up,1966)
《扎布里斯基角》(Zabriskie Point,1970)
《中国》(Chung Kuo, Cina,1972)
《过客》(Professione: reporter,1974)
《奥伯瓦尔德的秘密》(Il mistero di oberwald,1980)
·对 谈
在电影的源头,有一个选择
我的灵感来自图像
关于情色
我厌倦了今天的电影
窗外就是世界
我和电影,我和女人
电影史是由电影创造的
职业对抗
十 问
对 话
一位导演的身份证明
·电影采访
《某种爱的记录》
《失败者》
《奇遇》
《夜》
《蚀》
《红色沙漠》
夜,蚀,曙光
美国的沙漠
《扎布里斯基角》
美国经历
永不停歇的更新
从《中国》到《过客》
《过客》
通向深处的探索
导演与电子技术:相信我,这是我们的未来
一部关于冲突的电影
《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》
论方法
采 访